静海区生宝谷物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拥有温室大棚829栋,主要发展蔬菜大棚项目。在园区一间“特殊办公室”里,记三台电脑显示屏配合着三台总控计算机,将基地的棚室编号,各项生产指标等数据一一呈现出来。工作人员点击鼠标,选择指定棚室,就可以完成大棚的卷帘、浇水等操作程序。合作社总经理顾靖说:“通过视频检测叶片的病虫害情况,种植情况,把所有的光照,二氧化碳,还有空气温度,低温啊,整个的标准化的传输到手机上。技术员的手机传送到市农委经信处。原来是一个人最多管三个棚,尤其是在浇水的时候,通过物联网能看四五个棚吧。”
作为天津市“农业物联网”核心试验基地之一,生宝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现代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。顾靖说,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园区一年省去近50万元的费用:“去年我们算过,从省工上能省个40来万的工费。省水能省个六七万的水去。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,提升了菜的品质了,菜产量也比原来高了。”
通过三年建设,目前,天津市已经制定了农业物联网标准建设规划和标准建设框架,组织编制了23项地方标准,其中9项标准已经颁布实施,初步形成了标准规划研究、地方标准编制和人才培训格局。十三五期间,本市将着力推动“物联网+农业”工程,力争到2020年,将天津市建设为全国一流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、产业发展集聚区、应用示范先导区。市农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洁说:“目前,天津市农业物联网进展有三年了,在应用平台、传感器展示了许多科技成果。比如说农田小气候观测仪,它的销售额一年就是三千多万,体现应用效益来讲还是很突出的。要紧密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工作呢,打造京津冀物联网协同支撑平台。”
农业物联网:http://www.tpwlw.com/